【好好吃飯學問大】選擇新鮮好米的四個方法
台灣是米食王國,想要吃安心地吃到美味米飯,購買「生米」時,也有挑選和保存方法。
常常聽到「新米」比「舊米」好吃,但是該如何分辨市售米的新舊呢?台灣米一年有兩穫,收割期是七月和十二月,只要非當期收割的米,都可說是「舊米」。
除了台灣產地米之外,市面上也不乏進口米,不管是口感乾鬆的秈稻泰國長米、價高味美的日本越光米、或是因應貿易協定採購的澳洲米,種類繁多。只是台灣因為氣候潮溼溫暖,米貯存時間一久,口感就會下降改變。科學上可以透過檢驗PH值的方法來評估米的新舊,一般消費者缺乏器材試紙,但依然可以善用五感及閱讀,用以下的方法選到當期好米:
(1) 外觀:舊米會黃化、透明度降低。
(2)氣味:新米有濃郁的米香氣,舊米消失或產生異味。
(3)口感:舊米的飽水度差,煮好黏彈性、延展性也下降。
(4)完整包裝標示:優質的米產品包裝,會清楚說明米的品名、CNS品質規格、產地、碾製日期、保存期限。
米買回家之後,提供三個消費者在保存上的小撇步:
1. 購買散裝米保存:農委會建議可先放冰箱冷凍兩天,去除可能的米蟲。
2. 購買真空包裝米:因為台灣氣候濕熱,建議開封後冷藏。
3. 無論如何,請趁鮮食用完畢。
#食神五感選好米
#一起練食力